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台湾王明珂院士在南大谈电影

台湾王明珂院士在南大谈电影
2016年3月22日4点,王明珂院士在南大仙林校区历史学院4楼报告厅举办讲座。讲座的主题是电影里的符号与建构。以下是讲座概要。
王院士首先介绍了有关符号和结构主义的理论,然后开始带着大家一起分析美国大片。从阿拉伯的劳伦斯到夺宝奇兵,从各种英雄电影到黑客帝国。王院士重点分析了少年派的奇幻旅行和黑客帝国。王院士说他看了这部电影后还看了原著小说,这是他近20年读的最认真的一部小说。王院士向大家介绍了该电影的深刻内涵。该电影包含了小说作者的理解,也包含了导演对于小说的理解和重构。这部电影中的很多符号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反应了人的动物性,人的依群性等。王院士还强调这部电影所带来的反思,即如何透过表象看到本相,以及何是本相和真实。当我们在看电影时,事实上是接受了各种表象所建构的表征世界。我们很多的历史研究其实是追求的符合我们心目中所想的那些结构的历史。接着王院士重点分析了黑客帝国。指出我们所处的世界其实和黑客帝国的世界差别不大,我们事实上用一些我们所熟悉的文化,我们所熟悉的学术教条或者理论,甚至是词汇来认识我们的世界。在此,王院士引用了历史性一词,即我们创造历史,我们存在其,我们变成这样的历史人,王院士举了他在田野调查中的感悟来具体的解释了这种较为抽象的历史性。总之,王院士希望能够大家对如何通过社会现象了解到社会的本相,并认为对于历史学家来说也是如此,不应该以无法看到历史上的社会为借口。应该努力的通过表象去理解本相,虽然无法现场观察,也可以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在多重的文本当中移动,去了解他们的符合和结构。孙江教授作了小结,指出真佛说家常话,王教授的平实的讲授背后带有着深刻的关怀和理论。
此后进入学生提问环节。有同学问王院士考古学是基于自己的目的和需求而对历史进行的建构和解读吗?边缘研究理论如何运用到考古学当中?王院士解释了考古学当中的建构。当命名一个石器为石镰时候其实已经是一个建构。如今不仅考古学,诸如社会学、人类学等都面临着表述危机。同时我亦非常佩服考古学家的解释,但是我认为考古学也可以大胆一些,不仅解释那些有的东西,还可以解释那些不存在的东西。此外,考古学家也应该关注边缘的问题。比如空间的边缘和时间的边缘。王院士希望考古学家能够解答在满天星斗之后,大汶口文化等一个一个的熄灭,但是中原的文化诸如二里头日益发展,这个过程总共500年左右,为什么那些文化消失而中原文化逐渐一枝独秀?有同学问如何王院士看待汉化和胡化的问题?王院士拿木杆的燃烧来做比喻。他指出不管汉化还是胡华,其实都是认同变迁的问题。如果仅从外表的语言、服饰来谈胡华和汉化太简单,比如新清史,就是指出木杆中还未燃烧的部分而已。其实要探查其本相,即中间的燃烧作用,木分子的激烈变化,这就需要观察和分析亲近人群之间的互动。王院士举了一节骂一节的例子来具体的进行解释。过去有商人到蛮人的村中去,问这里有没有蛮子,我们要买猪。本村的村民回答说没有,在往上走一些就是蛮子的村,但是在往上走到另一个村子,当地的村子仍然说再往上一节就是蛮族的村子。有同学问,每个人看到的本相也可能不同,我们要如何去更加的接近本相。王院士说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都是被凹凸镜所扭曲的表象。为了能够接近本相,可以采取移动凹凸镜的办法,这样符号虽然再改变,但是结构并没有变,这样就有可能看到底下的情况。这种办法最大好处,不一定是能看到底下的真实,而是理解这个镜子的性质。最后孙江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并说了他对表象和本象的看法。孙教授指出表象和本象关系即色不依空,空不依色。(此处色是表象,空是本质)两者是二元辩证的关系。

返回列表